作者: http://www.gyccwx.com 浏览: 日期:2024-03-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提供了遵循。教育系统要主动把推动新时代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一号工程”为统领,聚焦“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精准发力,实施职业教育提质领跑行动,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教育力量。http://www.gyccwx.com
坚持以产教融合为重点,链通全域协同育人资源。产教融合是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精准匹配的重要抓手。推进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供给匹配区域产业链,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格局。要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聚焦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政府、企业、学校、园区、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推进实体化运作。要加强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聚焦我市“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产业链为主线组建由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现场工程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要促进政企学研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建设政企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重大改革项目,推动政府主动架桥铺路、职业院校主动贡智献力、企业主动借脑集智、科研院所主动创新创效,集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合力,为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基地奠定基础。
坚持以科教融汇为牵引,优化资源要素整合配置。职业教育身处生产第一线,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中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重庆职业教育要坚持在引科入教和引教助科两端持续发力,用好用足增量资源和存量资源,努力探索科教融汇发展新路径。要搭建创新平台。实施西部(重庆)科学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具有优势的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实施“一对一”科研能力提升帮扶,支持国家、省部级高端科研平台在国家“双高计划”院校设置分中心,校地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职业教育大数据融合应用创新中心等实体化运作的高端科创平台,切实提升职业院校科研基础能力。要汇聚科创资源。实施科创平台育人能级提升计划,支持国家“双高计划”院校与在渝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围绕重点产业按专业大类联合开设“科技英才班”,探索学科专业复合交叉融合、专本硕贯通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编制科教协同育人相关建设与评价标准,组建由科研专家、工程师、技能大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科研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成果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动,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孵化一批优质科研项目与成果。支持高职院校深入开展软件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应用技术研究,依托第三方机构等建设一批市级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应用场景示范基地,遴选一批市级职业院校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立项一批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项目,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http://www.gyccwx.com
《新形势下中职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前瞻分析》为题,分别介绍了增材制造行业发展阶段及现状、增材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历程、增材制造校企合作的当前现状、增材制造校企合作模式和增材制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六个发展方向进行了交流分享。
优化资源环境,激发职业教育的发展新活力。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资源配置滞后、区域资源不协调、数字平台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必须持续优化职业教育的资源环境。首先,要推动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融会贯通。树立“大教育观”,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通,加快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模式协同、教育成果互认。其次,要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针对不同区县的职业教育特点,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实现区域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特色化发展。最后,要推进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积极构建数字化课程体系,提升办学的信息化程度,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服务出海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今年启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提到,要推动职业院校“随企出海”。重庆职业教育要“走出去”,应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出海企业为牵引。一方面,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要通过短期培训、长期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持续推进“中文+技能培训”“鲁班工坊”项目,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本土技术技能型员工。成立海外职教中心、职业学院,联合区域内职业院校,以及所在国职业教育单位、企业共同打造国际化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国际化产教融合新模式,建立国际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服务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推进教育数字化,共建国际化数字教育资源。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庆职业教育“走出去”必须搭乘教育数字化“东风”。一是共建共享国际化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国际化数字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双语化甚至多语化,融入数字化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推动数字化资源开放共享。二是融合应用国际化数字教育资源。加强重庆职业院校与所在国教育单位的应用研究,逐步实现学分互认、证书互通,探索基于数字化的教育理念创新、治理模式变革。三是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要培养一批掌握高技术技能、具备企业经验、引领教育数字化变革、精通语言文化的“双师+”型国际化复合型教师,选派优秀教师“走出去”,与合资企业合作开发教师数字化授课解决方案,开展广泛交流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融合办学、推进协同育人,为新重庆建设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
共商方案,搭建供需立交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侧,聚焦新重庆建设,实现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双向赋能”。一是共同制定培养标准,构建“产教评”融合机制,打造产业技能生态链。构建以产业龙头企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岗位胜任力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型产业技能生态链,解决劳动力与岗位不匹配、供需错配的就业结构性难题。二是共同培训管理,对标新职业新技术标准,培养技术技能新工匠。围绕我市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建立技能人才的“招生、培训、评价、就业”一体化供应链。三是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构建育人“生态圈”评价体系,推进考核评价多元化。构建政府部门、合作企业、用人单位、职业院校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http://www.gyccwx.com